草莓根腐病是土传病害,病原菌生活在土壤中,在条件适宜时从作物根部或茎部进行侵害,致使作物染病,染病作物常表现为根腐、茎基腐以及维管束坏死丧失传导功能等。常见的土传病害有:猝倒病、立枯病、疫病、根腐病、枯萎病、黄萎病、菌核病、青枯病、根结线虫病等。
土传病害的发生原因:
连作:连年种植,会使得土传病原菌在土壤里大量积累,导致土壤微生物单一化,从而形成病土,再有连续种植消耗土壤肥力,特别是中微量元素大量消耗,而后期又补充不足,甚至只补充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不进行中微量元素的后续补充,造成养分不均衡,进而影响栽种作物的生长发育,降低了其抗病抗逆的能力
2,施肥不当、用药不当
长期大量施入化肥特别是偏施氮肥会导致土壤微生物生态遭受破坏、土壤酸化、盐渍化、板结现象严重;化学制剂的使用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、理化性质,使土壤生态环境雪上加霜,催使土传病害的加重,并且还有抗药性积累、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,造成恶性循环,加大防治难度。
这也是土传病害难以解决,成为农业生产中疑难病害的原因所在。如番茄青枯病,当发现上部植株萎蔫时,其维管束部位已经病变丧失部分传导功能,**时首要的是先恢复维管束的传导功能,继而再采取灌根
红中柱根腐病是草莓重要土壤真菌病害之一,常见于露地栽培,促成、半促成栽培相对较少。该病喜酸性土壤,在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较重。
草莓感病后全株枯萎,地上部由基部叶的边缘开始变为红褐色,再逐渐向上萎蔫至全株枯死。根腐病较明显的特征是根的中柱呈红色和淡褐色。由病株、土壤、水和农具传播。露地与大棚栽培的草莓在低温季节或低湿地里都易发生,因此在气候冷凉、土壤潮湿的条件下,此病成为草莓生产的毁灭性病害。
防治要点:选用抗病品种。不宜长期连作草莓。避免在地势低、湿度大的地块栽培。进行土壤消毒。新发展区不从重病区引种,发现个别病株要立即带土烧掉。防止灌水和农具等传播。及时摘除老叶病叶,增施农家肥,培育壮苗。
药物防治措施:
**方案:使用青枯立克150倍+大蒜油1000倍+**硅同时进行灌根(1遍)和喷雾(2-3遍)。病情严重时可同时复配其它化学药剂;重点喷一下茎基部位。
备注:新棚区发现死棵,重点灌得病行和临近得病行的4-6行。老棚区因重茬严重,病原菌多,建议灌根2次。
预防方案:
1、定植前:青枯立克150倍液稀释进行蘸根。
2、缓苗期: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300-500倍+沃丰素600倍灌根1次。
3、苗期: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地力旺300-500倍+沃丰素600倍灌根或喷雾1-2次。
4、坐果期:使用青枯立克150-300倍+沃丰素600倍+**硅喷雾2-4次,间隔7-14天,病害高发期复配大蒜油1000-1500倍或其它化学药。
中草药制剂《青枯立克》能够有效防治果树的根腐病、枯萎病、根癌病等;具有杀菌、抑菌,调理内循环,提高*力,修复伤口,减少病菌侵入途径等作用,同时具有补充营养、辅助生根、提苗快、长势好等作用,连续使用无抗药性,任何时期使用50倍液以上对作物安全。其配合《大蒜油》使用,杀菌效果显着。《沃丰素》作为叶面肥,能够为植物补充壳聚糖、氨基酸和中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物质,缓解根系吸收造成的营养不足。EM菌《地力旺》产品,含有芽胞枯草杆菌、固氮菌、固碳菌等多种微生物菌种,数量多,活性强,能有效疏松土壤,增加土壤透气性,缓解根部吸收障碍,解决土壤板结、盐渍化等问题。